發布日期: 2022-05-16 11:15:00
自古以來,獅子一直是力量和意志的象征。在老百姓心目中獅子更是瑞獸,是吉祥如意的圖騰,所以舞獅一直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、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。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里,舞獅還代表著富貴、尊嚴以及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。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。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,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。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頭,一人舞尾。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,裝扮成獅子的樣子,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。在表演過程中,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,非常富有陽剛之氣。其中以佛山黃飛鴻醒獅為代表,通過影視作品更加深入人心。
獅子體型威武,被譽為百獸之王,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,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,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征,并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,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。
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,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、各種節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,在這些節慶中,人們為了所求生活平安詳寧,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,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。
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,就不滿足于立門墩、屋檐、石欄、印章、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,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,于是他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,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