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 2022-05-16 11:40:00
南獅除形狀不一樣外,尚有性情不一樣。佛山舞獅表演的舞法起伏不寬、花色品種不多,但冷靜剛健,威嚴(yán)有力,當(dāng)?shù)貪h族民間稱為"劉備獅"。黑須紅面獅,人稱"關(guān)公獅",舞姿驍勇而雄偉,氣概不凡。灰白胡須獅,動作粗暴好戰(zhàn),俗稱"張飛獅"。獅子為百獸之尊,形象雄偉俊武,給人以威嚴(yán)、驍勇之感。古人將它當(dāng)作英勇和力量的標(biāo)志,認(rèn)為它能驅(qū)邪鎮(zhèn)妖、保佑人畜安全。所以大家逐步形成了在元宵節(jié)時及其他嚴(yán)重活動里舞獅子的風(fēng)俗,以祈望糊口吉樣如意,事事安全。簇的藝術(shù)品,加入了喜、怒、哀、樂、動、靜、驚、疑各種神態(tài),搖動起來,就成為一頭活生生的獅子,幾個大獅子歡娛跳動,曲折騰挪,為節(jié)日平添了許多喜慶和熱烈。
佛山舞獅表演雖也是雙人舞,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,上面只是披著一塊五顏六色的獅被而舞。和北獅不一樣的是"獅子郎"頭戴大頭佛面具,身穿長袍,腰束彩帶,手握葵扇而逗弄獅子,以此舞出各種柔美的招式,動作滑稽幽默。南獅門戶很多,有清遠(yuǎn)、英德的"雞公獅",廣州、佛山的"大頭獅",高鶴、中山的"鴨嘴獅",東莞的"麒麟獅"等。
獅舞以扮演"武獅"為主,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"瑞獅"。小獅一人舞,大獅由雙人舞,一人站立舞獅頭,一人哈腰舞獅身和獅尾。佛山舞獅表演人全身披包獅被,下穿和獅身一樣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,大家無法辨認(rèn)舞獅人的形體,它的形狀和真獅極為類似。佛山舞獅表演人以古代武士打扮,手握旋轉(zhuǎn)繡球,配以京鑼、鼓鈸、逗弄瑞獅。獅子在"獅子郎"的引導(dǎo)下,扮演騰翻、撲跌、跳動、登高、朝拜等竅門,并有走梅花樁、竄桌子、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。南派獅舞以扮演"文獅"為主,扮演時講究表情,有搔癢、抖毛、舔毛等動作,活靈活現(xiàn),逗人喜愛,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竅門。南獅以廣東為中心,并流行于港澳,東南亞僑鄉(xiāng)。